社区频道要闻发布

门槛高 要求严“保险+养老社区”模式迎来新规范

2023-01-09 09:36:34 来源:河北日报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河北日报记者 李 晓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迁以及健康养老在社会经济以及保险行业的重要地位不断上升,通过为购买相关保险产品达到一定保费的客户提供入住相应养老社区权益等增值服务的业务,引发了保险业的广泛关注,几乎所有的头部寿险公司及不少中小险企都涉足于此。近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对接养老社区服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首次从净资产、综合偿付充足率、风险综合评级、公司治理评估结构等多方面对保险公司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提出要求。

设门槛拟定八大经营条件

根据征求意见稿,“保险+养老社区”业务指的是保险公司销售的保险产品,向购买相关产品并累计交纳保费达到一定金额的投保人,提供入住养老社区权益等增值服务的业务。

从征求意见稿核心内容来看,银保监会拟对保险公司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提出八大经营条件,具体包括:净资产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连续四个季度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连续四个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公司治理评估结构在C级及以上;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应不低于第3档;在其他各类监管评级或监管评估中,未触及采取监管措施的情形;连续四个季度的责任准备金覆盖率达100%;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按照征求意见稿提出的相关要求,险企布局养老社区门槛高、要求严,未来这一政策下会有部分中小险企因不满足经营条件而被排除在外。如“净资产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这一要求,就有很多保险公司难以满足。另外,根据已披露的2022年寿险公司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就有至少两家寿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低于120%。

风控为要,划定四大负面清单

为引导保险公司规范经营,征求意见稿划定了四大负面清单,要求保险公司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不得存在四种行为:保险公司在业务经营、资产负债管理、资金运用等方面存在较大风险问题;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养老社区服务方与服务受益人等各方的法律关系、权利义务表述不够清晰,对服务提供的相关不确定等风险缺乏消费者保护措施;销售过程中,保险公司存在不实说明或夸大养老社区服务内容和标准,出现销售误导、未严格履行告知义务等行为;以养老社区投资为名义,投资开发和销售商业住宅。

近年来,大批险企涌入布局养老社区行列,其中不乏急于求成甚至随大流盲目进入这一陌生领域者。为引导险企理性投建、运营养老社区,征求意见稿从多个方面作出指引,如保险公司应量力而行,开展与公司资本实力、经营能力相匹配的养老社区服务;应建立健全与养老社区服务方之间的防火墙,更好隔离风险;应在深入研判市场需求、全面分析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制定“保险+养老社区”业务的战略发展规划。

此外,对于如何把好风控环节,意见稿也明确,保险公司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与处置机制;充分考虑到影响养老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和客户入住需求的各种因素,建立相关测算模型,确定合理的规模区间。

重视保险销售,避免销售误导

征求意见稿要求,保险公司销售与养老社区服务对接的保险产品,应契合养老社区服务,匹配客户未来养老资金需求。

此外,监管对“保险+养老社区”业务销售领域十分重视,要求保险公司应制定专门的保险销售制度,加强对销售人员的销售资质分级管理和专业知识培训测试,符合资质条件并通过考核后方可开展业务。销售人员应合理评估客户的养老需求和交费能力,为客户推介适当的保险产品和养老社区服务,保险合同和养老社区服务相关合同或协议应当分别签署。

业内人士推测,酝酿多年的销售资质分级管理制度,或将在专业度要求较高的养老社区领域推行。

责任编辑:王悟冰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